当前位置:

《湖南日报》澧水明珠耀湖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关洪日 雷正宇 王文平 编辑:郑波勇 2013-12-24 09:52:47

  

 

  澧县县城

 

  澧水河畔,有一座古城,这里是华夏最早的一座城池,这里曾有世界最早的稻田。经历史考证,澧水下游、洞庭湖西岸的澧阳平原,孕育了人类最早的城市雏形,相继发掘的八十垱、三元宫、鸡叫城等,都与城市紧密相关。特别是城头山,更是以华夏第一城的殊荣,跨越了6500年的遥远时空,登上了中华世纪坛,走进了上海世博会。

  澧州古城,自古便是州府治所。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便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如今,历经6000多年的风雨洗礼,这座古城更是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人,相继摘取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的桂冠,成为澧水中下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高起点规划 指引发展方向

  建设优质城市必须有优质的规划。澧州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仅“城头山”、“蒋翊武”等就是澧县最好的名片,这是他人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因此,澧县县委、县政府统一思想认识,要用世界眼光、长远眼光来看待、保护和利用这些财富,把县城打造成常德市次中心城市、澧水中下游中心城市、湘鄂边区域中心城市、洞庭湖滨生态宜居城市。

  近年来,澧县在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一批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聘请英国顶级团队,编制了县城61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和东部新区11平方公里设计导则,将津澧两城之间近40平方公里区域全部纳入城市规划范围,与省市相关城镇体系规划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行了有效对接。按照规划,县城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区域中心”,就是要建成澧水流域中心城市、洞庭湖滨生态宜居城市。到2015年,县城要扩展到35平方公里、35万人规模,到2020年达到50平方公里、50万人。

  为更好地对接“津澧融城”战略,今年10月,澧县又聘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启动县城总规评估修编。在修编中,将城市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东区重点建设行政中心和批发市场,西区和澧水沿岸确定为工业园区,中区重点建设商贸服务中心和居民生活小区。东部新区定位为津澧融城后的核心功能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一极、湘西北对接长江开放经济带的桥头堡、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验区;工业园区定位为“两型”园区、经济特区、城市新区,重点发展“两型”产业,推动产城互动,使之成为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完善了县城规划区慢行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电力、给水、燃气、电信、消防等21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编制了东部新区2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和东部新区核心区重要节点修建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全县各建制镇乡镇村庄布局规划编制也正在进行。通过科技手段,实施数字规划,启动规划展示馆前期工作,规划信息中心即将以超强的魅力闪亮登场。

  澧县规划不仅仅是写在纸上,而是体现在思想上、行动上。为此,澧县多次聘请专家给县委学习中心组讲课,让一些先进的理念在干部当中入脑入心;明确提出了“三个一切”的规划实施要求:一切领导、一切项目、一切建设都必须服从规划;现在力不能及的事,宁可留白于未来,也不能不留空间,真正做到“传承历史、操作现实、留白未来”的完美结合。

  大手笔建设 推进扩容提质

  规划促进变化。谈及城市建设与发展,县委书记彭孟雄说,关键是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坚持把人的城镇化放在核心位置,推动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社会形态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为此,2010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关于加快城市发展的决定》,从此,城市扩容提质的脚步愈来愈快,愈来愈稳。

  今年,在全市“三改四化”的春风下,又吹响了“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三年行动工程的进军号。北门口、十三支两个延续了30多年的转台,即将结束它们的使命,由红绿灯取而代之,呈现的是更加规范的交通秩序,更加舒缓的出行环境。

  可喜的变化还远远不止这些……

  扩路网,拉开城市框架。总长30公里的绕城环线已有20公里建成通车,2014年将全线贯通。投资2亿多元的澧水艳洲大桥今年可完成主体工程,县城将形成“一江两岸”的新格局。通过以地换建、城投融资等方式,相继新建了运达路、桃花滩西路、圃园路、北苑路、珍珠路、护城北路、澧浦南路等,形成了“八纵八横”的城区路网格局。

  辟新区,推进城市东拓。按照“一轴三带五中心”的功能布局(澧州大道发展轴,澧水、澹水、兰江风光带,商贸物流中心、生态休闲中心、文化体育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现代金融中心),全力推进澧浦南路、绕城东线、边贸大市场、汽车总站、“一纵两横”两条主干道、中心社区、澧浦高级中学、汽车贸易市场、规划档案馆、6000亩生态湿地公园等“十大项目”建设。

  配设施,完善城市功能。突出抓好水、电、气等管网配套,新铺设供水主管7.5公里,拉通污水管网35.5公里,管道燃气增至2.6万户;新建垃圾填埋厂,今明两年投入2300万元在县城区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3座,目前已建成6座,街头小品14处,安装安全防护栏7700米。着力推进“生态宜居”工程。新建了九澧、银谷国际两所九年制实验学校,正在启动澧浦高级中学建设,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投资1.2亿元的体育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新建了翊武公园、群玉广场2处14万平方米群众性活动场所,正在兴建23万平方米的大汉生态公园;按“三甲”标准修建的人民医院已经完成主体工程;连续6年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累计植树12万株;深入推进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死水变活水、污水变清水、暴雨不淹水。

  重民生,促进生态宜居。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寓楼安置、养老保险、就业援助相结合的综合安置模式,较好地保障了失地农民的权益。有序推进商住开发,着力打造豪盛国际、银谷国际、金芙蓉、荷塘月色、大汉新城等一批高档商住小区。同时,探索推行“六统一”模式,启动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6029套,其中廉租房3472套,启动棚户区改造1709户。下一步,不仅要进一步做好失地农民安置工作,把安置小区建成城市精品社区,还要出台政策,破除农民进城的机制体制障碍,让进城的农民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精细化管理 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中旬,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分管城建的副县长和城管局长赶赴株洲挂职学习两个月,结合借鉴先进城市城建城管工作经验,付诸于澧县实际,城市管理完成了一系列华丽转身。

  “一基”强身。

  即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今明两年,澧县将投入2300万元在县城区新建23座垂直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目前,珍珠、新河和永兴寺社区辖区内的3座已建成,另外20座已规划选址,其中10座今年开工建设。

  “三化”领跑。

  运营市场化。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洒水车悦耳的音乐便开启了县城新的一天。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县城区260万平方米清扫、清运、清洗三大板块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引进深圳升阳升、株洲宏利德两家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加盟,垃圾处理场也采取技术发包模式,聘请湖南迪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员承担技术处理。由创建办牵头,城管局和乡镇组织日巡查、周抽查、月考核,考核结果与承包费挂钩。自11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城市保洁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一位公司负责人这样形容他们的工作:“蓝天白云就是我们的工厂,苍茫大地就是我们的车间,每一条马路就是我们的生产线!”

  管理数字化。率先启动数字规划,尔后在全市统一系统平台的前提下跟进数字城管,继而把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房管对接好,用最新科技成果提升管理效能。

  队伍军事化。对城管执法大队以及国土、规划、住建等执法监察队员一年两次封闭式轮训,请理论教授、军事教官、对口领导、传道解惑,提升队员素质,锻造城管“铁军”。

  “五专”压阵。

  广告专项整治。实行“三统一”:统一管理,一般性广告归口城管部门审批,大型广告由县规委会审批,全面取消过街横幅、龙门架广告、灯杆灯箱广告;统一规格,大型立柱广告、楼宇广告、电子屏广告一律按住建部《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设置,门店招牌分主次街道分别设立不同规格,并实行“上下一条线、凹凸一个面”;统一材料,所有广告一律使用铝塑板、彩挂条、装饰玻璃或其他新材料,禁止采用喷绘布。

  “两违”专项整治。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主体一律依法拘留,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记入不良记录,并相应追究主管部门和乡村两级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直至撤职处理;对确需翻建的私房,逐步实行提前征收。

  渣土专项整治。引导成立了4家渣土砂石运输公司,其他社会车辆禁止市场准入。同时,要求县城所有建筑工地必须围挡作业,并配套洗车作业平台。

  市容专项整治。公开招募60名志愿者担任市容市貌监督员,在县城主街道全天候巡查,对乱泼乱倒、乱丢乱扔、乱摆乱放、乱吊乱挂、乱停乱靠、乱贴乱画等行为一律罚款20-50元,城管队员和公安民警为其当好执法保障。

  停车专项整治。对主要街道停车泊位实行有偿服务管理,管理经营权出让实行公开招标,管理人员由经营公司聘请。收费时段为上午8点至晚上10点,小型机动车停放半小时内每辆每次收费5元,连续停放超过半小时的,每增加半小时加收5元,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费,当日连续停放最高收费40元。

  科学化经营 促进产业聚集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引导各类项目、资金和人口流向城市,推动城市西提东扩大,南接北拓。

  突出土地供应。严格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坚持依法拆迁、行政推动、划块包干,做到重心下移、权责下放,全力化解征拆难题,按时按量保证了城市建设的用地需求。同时加强闲置土地收储,年供地规模每年达3000亩以上。

  突出园区发展。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为澧县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工作基础。依托东、西两大产业园区,实施两翼带动,新上益翔实业、万吨缝纫线、万吨葡萄酒、比亚迪汽车配件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近20亿元。

  突出城投融资。一方面成功引进了长沙银行、上海农商村镇银行、常德财鑫投资担保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另一方面着力打造融资平台,全县先后成立了3家投融资公司,同时对原有的3家公司运行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规范调整,为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下,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熙熙攘攘,晚练的人们正在广场上踏歌起舞、健步疾走……好一派活力与奔放、和谐与安详的城市景象。映衬着城里的月光,把整个澧州古城装扮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熠熠光辉。

  (本文图片由澧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关洪日 雷正宇 王文平

编辑:郑波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澧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