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上的澧县】澧县农民协会的建立和发展

来源:《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2021-04-16 08:22:50

图片

1925年下半年至1926年春,中共湘区委、中共常德地委派遣的农协特派员周荣森、詹骏良、向坤、刘炳荣、刘达元等及受派回县参加党建工作的共产党员李光文、李光森、严文德等先后来县。他们与最早来县的罗宁、李立新取得联系,与新近发展的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一道,分赴全县各地,深入集镇农村,宣讲革命道理,传播革命火种,广泛发动群众。西二区的游玉圃在周荣森、谢士俊的指导下,与游继奎在大堰垱镇开设庆丰楚绸布店,以此作为掩护,串乡走户,联系农友,发展会员,秘密筹建农民协会。

1926年7月,北伐军入湘,湖南督军赵恒惕被逐,工农革命运动逐步转为公开。不久后西二区农民协会成立,至年底,全区十二个团(乡)的农民协会相继成立。深入集镇、农村开展农运工作的共产党员中,出身富足家庭的有周荣森、张权、李光文、殷德炳等。他们讲革命道理,现身说法,敢于背叛自己的家庭,并旗帜鲜明地自己带头革命,劝说家人减租减息、开仓放粮、救济穷人。广大农民深受感动,纷纷起来闹革命,成立农民协会。

1926年10月中旬,全县已有区农协4个,团(乡)农协16个,会员2549人。周荣森、詹骏良、张鹤楼、黄琢之等在县城建立县农协筹备处。11月,中共澧县部委召开澧县工农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农民协会(简称县农协),会址设县城西门三凰山。周荣森任县农协执行委员长,杨杰卿、詹骏良任副委员长,张景雅任组织部部长,李光文任宣传部部长,杨岸任民事部部长,周寄修任秘书长,周小春任青年部部长,贺毓玉任女联部部长(1927年5月中旬改选为何君励),陈敦华任财务委员。当时,澧县是全省率先建立农民协会的29个县之一。

12月底,为了贯彻省工农代表大会关于广泛发动民众、掀起革命高潮的精神,中共澧县部委在县农协机关创办农运讲习班。讲习班由詹骏良主持,从全县各地挑选学员三十多人,培训一个月。担任授课任务的有詹骏良、周荣森、周寄修、向坤、杨杰卿等,讲授内容是“三民主义”“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经验”“农民协会章程”等。

1927年2月初,讲习班结业,学员被派往全县各地发动群众,组建各级农民协会。这对指导农运发展,推动工农运动步入高潮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26年底,团(乡)农协发展到120多个,农协会员达5万多人。

大革命时期,澧县的行政区被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路,共辖21个区。中共澧县部委为加强对农运的具体领导,设立了东路(津市)、南路(新洲)、西路(合口和大堰垱各办一处,合口原归澧县管辖)、北路(梦溪寺)、中路(城关)6个办事处,为县部委的派出机构。

同时,挑选一批中共党员和骨干,以县农协特派员的身份分赴各办事处加强领导。向多荣负责东路办事处,张运载负责南路办事处,谢士俊、陈大付、殷德炳、方伯川负责西路办事处,李光文、杨岸、严其标负责北路办事处,金尧章负责中路办事处。是年底,张运载领导的南路办事处所属4个区的农协、工会、女联、童子团、纠察队等革命群众组织迅速建立起来,其中以新洲、渡口、刘家河最为突出。

殷德炳在西路合口一带很快建起云顺、荣生等14个团(乡)农民协会和停弦渡工会联合会,工会、农会会员达万人以上。至马日事变前,全县21个区共建立团(乡)农民协会500多个,会员猛增到20万人,全县城乡出现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

来源:《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澧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