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期
为您讲述
讲述| 欧阳毅 · 制作|文静
视频制作 |卢驰 郑谊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负责人在通道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采纳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作出通道转兵的决策。通道转兵揭开了红军长征伟大转折的序幕,避免了红军北上湘西可能遭受的毁灭命运,为党和红军的长征开辟了一条新的生路。
时间回到87年前,从江西瑞金出发的中央红军,准备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这项计划被蒋介石察觉,他调集几十万军队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宁等多地,构筑工事,张网以待,准备全歼红军。
通道转兵线路图
其时正是冬天,寒风渐紧。到达通道的红军刚经历壮烈的湘江战役,8万精锐之师锐减到3万,大家极度疲劳,战斗力空前减弱。远离根据地、长距离奔波征战、前途尚不明朗……这一切都让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所有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红军向何处去?
“左”倾领导者博古、李德等人不顾实际情况,坚持要按照原计划从通道北上。
长征初期,毛泽东由于长期患病未愈,体力太弱,坐着担架行军,恰与被敌机炸伤的王稼祥及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同行、同住。毛泽东抓住机会,同他们一路交谈,坦陈己见。
电影《通道转兵》片段
毛泽东:我们的位置在这里,即将进入湘黔交界。可是博古和李德对西进贵州,一点兴趣都没有。在黔阳和芷江一带,我相信蒋介石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他们会扼守住所有通往湘西的要道,绝不会让我们靠近二路军团。他们会在这沿线,布成一个大口袋,这儿,这儿,这儿,这儿,造成“请君入瓮”姿态。怎么办?我早就讲过,湘西是去不得的。
一路上,毛泽东回顾分析了1934年春广昌战役以后红军屡战不支的原因,分析了长征以来红军由于采取逃跑主义、搬家主义而造成的重大损失和危难困境。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以来损失惨重的事实面前,王稼祥等中央领导都认识到李德等人的军事错误不能再继续下去,他们急切地希望毛泽东重新指挥,让红军转危为安,打几场痛快淋漓的大胜仗。
为了解决红军向何处去的问题,1934年12月12日傍晚,中央红军在通道境内临时动议,召开了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
电影《通道转兵》剧照
电影《通道转兵》片段
李德:我认为今天的会议,没有任何意义。
会议讨论得十分激烈。
电影《通道转兵》片段
博古:我们原定的计划是经共产国际批准的,擅自改变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什么后果?大家知道。
朱德: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如果我们继续按原计划向北,会导致全军覆没。
李德: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就是要勇敢的在战火中流血牺牲。
毛泽东:李德同志的革命热情和牺牲精神,我毛泽东非常钦佩。但是,我请问我们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消灭敌人,要消灭敌人,首先要保存我们自己。
李德坚持要按原定战略方针,立即北上湘西。毛泽东则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敌我形势,据理力争,建议放弃北上湘西的原计划,改变进军路线,西进贵州,进攻力量薄弱的黔军,让部队获得喘息时间。
通道转兵纪念馆党史资料 万万火急电报影印件
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和支持。当晚7时许,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出西入贵州的“万万火急”进军电报。次日,军委又再次发出电报。中央红军分两路转兵西向,进军贵州。一场改变中央红军命运的转兵就此拉开序幕,史称“通道转兵”。
由于红军在通道县停留的时间不长,开完会议后便急忙赶路,会议迅速而短暂,人称“飞行会议”。
通道转兵纪念馆
从“通道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逐步转为党内多数领导人的共识。
重温通道转兵历史,深感“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事实证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
今日主播
欧阳毅
常德市广播电视台资深媒体人。入行33年,当过编辑、记者、播音员。参与采访配音的多篇作品获省、市、国家广电系统奖项,为常德台选拔和培养播音员做了大量工作,是参与讲述活动年龄最大的主播。
专家解析
中共常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级科员
周丁斌 | Zhou dingbin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负责人在通道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采纳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作出通道转兵的决策。通道转兵揭开了红军长征伟大转折的序幕,避免了红军北上湘西可能遭受的毁灭命运,为党和红军的长征开辟了一条新的生路。通道会议不仅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还为以后的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