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
为您讲述
讲述| 董浩 · 制作|齐麟
胡佐武1899年出生于湖南桃源县的漆河区涌泉乡郑家坪。他的父亲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境贫寒。胡佐武在求学期间十分珍惜父亲辛勤劳动的微薄收入,读书异常刻苦,每期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就因此获得了免费升学的机会,升到了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就学。而这所学校就是1926年合并为湖南大学的三个学校之一。1925年胡佐武26岁时毕业了,他被调往湖南省民政厅任科长。1927年春,胡佐武奉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董维健的委派,出任省立第二初级中学校长,也就是现在的常德市一中的校长,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是任职才三个多月时间,常德发生了反革命“敬日事变”,他被杀害于东门外沙河。牺牲时,年仅28岁。
胡佐武在求学期间,由于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并得到了郭亮、柳直荀的直接帮助和教育,思想进步很快,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在他毕业前夕,当时军阀赵恒惕秉承帝国主义意志,用“反共党”的幌子来镇压如火如荼的的群众爱国运动,并指使荆嗣佑在《大湖南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共产党已如洪水猛兽,其危害将不可收拾”,还请来林虎和醒狮派之流共同策划“反共”阴谋,同时到处搜查爱国运动和工农运动组织。反革命气焰嚣张到极点。在这段时间,在郭亮、柳直荀的领导下,胡佐武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且总是勇敢地站在运动的前列。在长沙的几次抗议军阀、日本帝国主义者打死工人和学生的抬尸游行示威中,他都是坚强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从没因敌人的残酷镇压而退缩。
1926年春天,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他回桃源秘密组织国民党桃源县党部。他以教书为掩护,和李灿、管于关等一方面做国民党的工作,一方面又大力发动工、农,建立工会和农协会,开展反贪官污吏、斗土豪劣绅的斗争。很短的时间就使桃源的革命烈火越烧越旺,组织不断壮大发展。为桃源的工农革命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6年冬天,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董维健对军阀政府时期的腐败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各省立学校学制、学风以及校址的布局都有所调整。他将省立二师(现在的常德市一中)、省立第二女师(现在的桃源师范)、省立第二中学(设在常德城内的另外一个学校)合并为省立第二初级中学。规划一传出,常德桃源一些封建卫士和目不识丁的学棍沆瀣一气,以“男女同校,有碍风化”为名,大唱反调。不少二师教员、学生以及家长也有一些思想不通,一时间出现了不少奇谈怪论,弄得满城风雨,形成一股社会阻力。桃源县当局也有别有用心的人从中推波助澜。关键时刻,胡佐武不畏困难,积极接受任务,主动去桃源省二女师联络进步师生张祺、陈兆森等,在二女师发起成立了“省立三校合并促进委员会”,对存有疑虑的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做了大量的说服教育和宣传工作,使三校合并顺利完成,如期开学。
1927年新学期开学前夕,省教育厅正式委任胡佐武为湖南省立第二初级中学校长。后来又兼任学校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地下组织的书记。不久,国民党常德市党部进行调整,胡佐武选任市党部主任委员,同时兼任市党部主办的《湘西民报》(实际上是中共常德地委机关报)的第三任馆长。
同年三月,董维健来常德视察工作时,对胡佐武同志当时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回顾三校合并之初,阴霾密布,困难重重。当时如果没有佐武同志以过关斩将的斗争精神帮助攻关的话,合校运动是难以展开的。今后仍需我们的佐武同志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建成一所真正的革命人才的总发行所。”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不久,5月24日,常德发生了反革命“敬日事变”。国民党反动军队包围了省立第二初级中学。警察局长朱兴曙带领数十名警察配合反动军队在校门前架起机枪,进校逐屋逐屋搜查。先将校长胡佐武、教务主任陈观祥、训育主任张仲芬等三人抓捕捆绑起来,押往警察局。然后将所有搜获的学生集合起来,朱兴曙对他们说:“我们铲共,拥护国民党,你们赞成的就举手!”
好些进步学生对敌人的倒行逆施恨之入骨,不愿与之合污,当场被敌人押到后操坪,用机枪扫射,鲜血染红了学校操坪。当时有个怀化学生粟裕从下水道逃出,才得以幸免,这个粟裕后来成长为共和国第一大将。
而胡佐武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几天后,敌人将他拖到东门沙河斩首。胡佐武的头被刀砍了之后,气管没断,人万分痛苦,他横眉怒目,双手抠地近一尺深,最后壮烈牺牲。
今日主播
董浩
常德市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常德市播音主持协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硕士,文旅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曾主持《常德新闻联播》《晚间报道》《关注》等节目。作品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
专家解析
中共桃源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邓毅明 | Deng Yi Ming
胡佐武是桃源人,中共党员,在1927年5月的敬日事变中牺牲,年仅28岁,为常德地区农民运动的开展和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胡佐武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之惨状,不可忍视;意志之坚决,为之动容。其一举一动,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