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
为您讲述
讲述| 张澜蓝 宇婷 · 制作|李绪再 宇婷
张澜蓝:1931年9月,红三军独立团与围剿的敌军在石门县安溪乡激战。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突围,将敌人的大部队拖住,十二连边打边退,爬上了大帽尖山。这一天,天下着大雨,大雾弥漫,十二连开始在大帽尖山寻求突围。
宇婷:十二连战士都是湖北洪湖人,对这一带的地形一点都不熟悉,他们在突围中迷失了方向,误打误撞地突围到大帽尖山东南的剪刀峡一带。
张澜蓝:剪刀峡远看是一座山,近看却是两山相夹,中间是万丈悬崖。悬崖上面是罗坪乡长梯隘村,悬崖下面是南北镇薛家村,绝壁上的一条小路是联系两村的险密通道。
宇婷:这个叫红岩嘴的地方,是险中之险。平常,村民们走到这里就不敢继续朝前走,想要通过,只能转过身面朝岩壁,用手扶着岩壁,退着一步一步往下挪,稍微不小心就会跌下万丈深渊。所以红岩嘴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口。
张澜蓝:当十二连的68位红军突围到红岩嘴时,这里早已被敌人抢先把守,敌人的追兵也紧紧尾随而来。
宇婷:他们张狂得意地大叫:“抓活的,抓住活的有赏!”
张澜蓝:万丈悬崖近在咫尺,红军进退两难,着实无路可走,战士们只好冲过去与敌人抢占要道。几个战士奋力冲过敌人,却在与敌人的扭打中掉下悬崖,第二批战士又冲过去,又掉下悬崖……
宇婷:守在红岩嘴的敌人高声大叫:“所有的路都被我们堵死了,今天你们是过不去了,投降吧!”
张澜蓝:敌人的包围圈越围越紧,在悬崖边将红军围得像铁桶一般。为了逼迫红军投降,敌人又开始放火烧山。这时,幸存的红军战士个个带伤,浑身血迹,他们在悬崖边相互搀扶,默默挺立,相互鼓励着坚决不向敌人投降。
宇婷:敌人狡猾地劝道:“你们没有退路了,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
张澜蓝:红军战士们站在悬崖边,面对敌人的威胁与利诱,大义凛然地说:“同志们,跳下去,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宇婷:敌人再次大叫:“你们现在无路可走,还不肯投降,当红脑壳的没有一个好下场。我们也不杀你们,有本事就跳下去,不死算你们命大,有胆子跳吗?”
张澜蓝:为了不让武器落入敌人手中,为了不让子弹飞向自己的同胞,68名红军战士紧紧地抱着枪支,一个接着一个,飞身跳下了悬崖。
石门城区纪念68名红军舍身跳崖的壁画
宇婷:他们如一只只翱翔的天山飞鹰,只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在白色恐怖里留下了一个个骁勇的身影。
宇婷:多少年过去了,这片红色的大山永远守护着他们的卫士,只等烈士回家,只待山河梦圆。
2014年3月31日,68烈士遗骸安葬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山河圆
今日主播
张澜蓝
常德广播电视台《校园广播网》小主播,石门县二完小一年级146班学生,爱听故事爱聊天的小精灵,期待自己的分享能传递快乐、阳光。
宇婷
石门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多年的广播工作者,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会员,常德市播音主持协会会员。作品入驻蜻蜓fm、喜马拉雅电台。
专家解析
中共石门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刘狂彪 | Liu Kuang biao
1931年9月发生在石门苏区剪刀峡的68位红军战士舍身跳崖故事,是红军和石门县游击队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而英勇战斗的一次壮举,也是红军在石门苏区浴血奋战的一个缩影。她集中体现了红军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