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期
为您讲述
讲述| 张凌萱 · 制作|晓菲
在常德市一中校园的文化长廊里,有一尊粟裕将军的铜像。1925年春,粟裕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常德市一中,并从这里走上革命的道路。
常德市一中粟裕铜像
在省立二师学习生活时,粟裕废寝忘食地阅读秘密传递的革命书刊,参加团组织活动,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1926年11 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省立二师与省立第二中学、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合并,成立湖南省立第二初级中学,实现了男女学生合校的进步主张。校长由共产党员胡佐武担任,增聘了一批进步教师, 学生总数达到1700多人,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在校内迅速发展。
青年粟裕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紧接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常德的形势突然紧张起来。5月初,常德各校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红色宣传周”活动,粟裕与同学滕久忠凑钱买了支驳壳枪和200发子弹,准备参加武装斗争。
5月24日,常德“敬日事变”发生,反动军警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血腥镇压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还出动两个营的兵力包围二中,在校门口架起了机关枪,白色恐怖笼罩全校。
二中党组织通知党、团员迅速分头撤离学校。面对军警的包围,粟裕早就想好了撤离路线。他指挥同学们从校园内的下水道入口,悄悄潜入下水道里,蹚着臭气熏人的污泥浊水,一直猫着身子走到常德城外,粟裕坚持到最后一刻,才和同学一起撤离。
出城后,粟裕在洞庭湖畔乘木船,辗转到长沙,趁黑夜爬上火车,藏在座位下面,第二天清晨进入湖北。1927年5月28日,栗裕来到武昌,进入叶挺领导的二十四师教导队,任学员班长,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
粟裕
后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粟裕立下赫赫战功。他指挥部队连续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等一系列经典战役的胜利,以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保持了常胜不败的纪录,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今日主播
张凌萱
常德广播电视台《校园广播网》小主播。今年9岁,常德市芷兰嘉树学校1804班学生。活泼开朗、爱好广泛。多次获国家、省、市级相关奖项,2021年荣获常德广播电视台《TV小记者》“最佳表现奖”。
专家解析
中共常德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征研部部长
曾庆思 | Zeng Qing Si
粟裕在常德求学时机智脱险的故事在《粟裕传》《中国共产党常德历史》(第一卷)中都有记载,他的聪慧机警在用兵指挥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同志曾经称赞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1989年,粟裕被中央军委评为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之一。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