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上的澧县100讲】红军撤离苏维埃政府的留守安排(第77期)

来源:《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2021-07-22 08:38:49

图片

1935年9月,蒋介石命湘鄂两省军队原地死守,巩固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南、西、北三面的封锁。另急调42个团,在根据地东面和洞庭湖西一线布防,发起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军情空前严重,此时又与中共中央电讯联络中断。

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反复讨论,决定“依据原有苏区及东部游击区,抓住有利时机击破东面急进之敌,破坏其向西逼退我军并包围于龙山、桑植、永顺狭小地区之计划,再寻求机会,在运动中击灭其他方向之敌”。按照这个方针,红二、六军团从澧县向西转移,在石门西北集结待命。9月底,红军主力全部撤离澧县县境。

红军撤离前,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穰明德,在政府驻地召开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团扩大会议,主席团成员、党组织负责人、各游击队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就红军撤离后全县革命斗争的开展进行讨论和安排。与会者情绪激昂,一致表示坚决捍卫斗争成果,把苏维埃的红旗撑到底。会议决定:红军撤离后县苏维埃政府迁至大堰垱曹家大屋,游玉圃守护县委联络站——田家庙冲小学并负责党的工作,谭绍训负责基层苏维埃工作,杨耀南负责联络协调;区团(乡)苏维埃转入地下,建立据点,继续开展斗争;郭遵泰、关传蓉、皮修元与刘同斌、胡定灼,分别负责东南部、县城周边、西北部、东北部的革命斗争;隶属红军的湘鄂第三游击司令部二团三营不随红军转移,营长皮楚卿负责全县武装斗争,坚持以统一指挥、分区防守、保护群众、捍卫政权为方针开展游击战争。会议明确,党、政、军之间加强联络,相互配合,一致对敌。9月中旬到9月底,当红军一批批踏上战略转移征途的时候,澧县人民扶老携幼,齐聚村口路旁,挥泪欢送红军远征。

红军离境后,澧县各级苏维埃政府、留守游击队依靠群众,为捍卫红色政权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因力量悬殊,不少同志牺牲,根据地丧失。隐蔽下来的党员、骨干等待时机,迎接新的斗争。

来源:《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澧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