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上的澧县100讲】澧县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之一)(第81期)

来源:澧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2021-07-28 15:31:37

图片

1935年9月,中共澧县工委成立。澧县国民党当局忙于“剿灭”游击队,摧毁苏维埃政权。转入地下坚持斗争的共产党员、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执行中共确立的抗战路线,开始新的斗争。

1935年秋,湖南省立二中建立中共地下组织“抗日同盟”。该校学生金汉书、聂复苏(澧县籍)、蔡思治(澧县籍)、佘恢初加入“抗日同盟”。年底,聂复苏毕业,回县到垱涔小学任教。蔡思治考入长沙群治农商专科学校就读,在长沙民本女校见到以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活动的金汉书。蔡思治按金汉书指导,蔡思治将金汉书所办革命刊物《前进》寄给聂复苏,并写信告知长沙的情况,要聂在澧县组织开展活动。

1936年下半年,聂复苏会同九澧女师教员佘恢初与该校教师、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员、县苏维埃主席团成员郭遵泰接上组织关系。经郭介绍,他们很快与坚守中共澧县县委联络站的县苏维埃主席团成员游玉圃取得联系。四人成立澧县党小组,分头联络同志。

1937年,蔡思治回县任国民政府第六区训练员兼副区长。他与聂复苏商议,在澧县党小组的基础上建立抗日民族先锋队(简称“民先”),在民先队员中发展中共党员。为此,游玉圃联络大堰垱周边坚持斗争的党员、苏维埃干部,郭遵泰到县东南部新洲等地联络原成立的革命团体。聂复苏侧重联络教员,蔡思治以联络中学青年学生为主,采取办读书会、义结金兰、办补习班等形式,发展民先队员。聂复苏、游玉圃分别以区教育干事和游氏族长身份,将大堰垱附近的田家庙冲小学移地转建,扩大规模,并于其中设立中共秘密机关,安排民先成员游述海、黄继绪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联络活动。1938年2月,中共田村支部成立,蔡思治任书记,游玉圃任宣传委员,郭遵泰任组织委员,聂复苏任司库,共有党员40多名。

初建的中共田村支部,未能与上级党组织接上关系。1938年二三月间,经多方探询,得知常德自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在东街设有中共联络点。蔡思治带着一份澧县《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名册》(实为中共党员的化名名册)和一封用暗语写的信件到常德,找到联络站一男一女两名工作同志,男的接待了蔡,嘱咐蔡切莫大意,不日会派人到澧县。十多天后,一男青年来澧县,与郭遵泰取得联系,次日听蔡思治汇报,第三天离开时,指示澧县中共组织直接与长沙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王凌波联系。不久长沙派人到大堰垱会见游玉圃。

从此中共澧县组织与上级接上关系,工作向前推进,组织发展很快。大堰垱、王家厂、车溪、新洲及城内学校不断有人加入组织,新增党员达70多人。同时,先后吸收了国民党机关内一些人加入中共。党支部还编印一小型刊物,不署刊名,不定期出版。

1938年3月,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派陈纯翠(化名张汉卿)来到大堰垱田家庙冲小学,召开党员大会。会上宣布成立中共澧县六区委员会,书记蔡思治、组织委员聂复苏、宣传委员夏传双、教育委员游玉圃、司库郭遵泰,区委机关设涔阳高小。5月,中共上级组织派一陈姓负责人住游述海家月余,具体指导工作开展。

来源:澧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澧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