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名主播讲党史】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来源:常德全媒 编辑:胡玲 2021-05-27 10:19:00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第20期

为您讲述

讲述| 申宸睿 · 制作|文雯

图片

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在我党百年征程上,形成了无数具有历史重大意义的文献,见证着党的激情岁月。然而,这些文献的保存、流传,却在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考验着无数党员的智慧与赤诚。今天,我讲述的就是一个党员和他的老父亲,用一生守护我党第一部党章的故事。

图片

张静泉旧照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张静泉,1898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霞浦镇,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讨论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会议结束后,党中央把党章等一批资料印成小册子发给党员。当时在中央工作的张静泉也拿到了一份。张静泉平素喜欢看书,同时也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他有意识地保留了很多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他对这些党的重大文献和马克思主义先进书籍爱不释手,经常伴随身边,一读再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一个人身上若被搜出与共产党有关的文件,便会引来杀身之祸。张静泉此时心急如焚:想把这些党的珍贵文件继续放在身边已无可能,可是付之一炬又更加不舍。怎么办?思忖再三,张静泉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回乡保藏。于是,1928年冬,张静泉冒着巨大的风险,把身边最贵重的一批党的资料悄悄“偷渡”出了上海,其中,就包括我党这份第一部党章。

张静泉回到老家霞浦,马上找到自己的父亲张爵谦,并对他说:我在上海的住所就要搬迁了,您一定将我带回来的一批书刊和文件收好。

张父从儿子匆忙紧张的神态中,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立即问道:这些东西,我要藏到哪里?又要藏多久呢?

张静泉来不及再多交代,而是匆匆忙忙留下一句话:您先藏好,到时再说。

说完,张静泉当天就离家走了。

儿子走了,张父却睡不着了。经过几番思索,他终于想出一计。

于是,几天之后,老张家的邻居们听到一个传闻:张家二儿子张静泉长期在外不归,毫无音信,怕是已经死了。

又过了几天,张爵谦在老家东面的长山岗上为儿子和其早逝的儿媳修了一座合葬墓。然而,谁都不知道,合葬墓中张静泉的墓只是一座空坟,里面存放的正是张静泉千辛万苦从上海带回来的党的珍贵资料!

从此,张爵谦老人守着这份秘密,独自默默地等待着寄以厚望的儿子回来开棺取书。

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

在那个战火纷飞,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张父并不知道,他那次与张静泉一别,竟已是永诀。1932年12月23日,在中央苏区工作的张静泉,带病从瑞金奔赴福建长汀检查工作,途中憾然离世,时年34岁。而那时的张父,身边却只有一封张静泉之前报到中央苏区工作的家信。张父就这样守着一封早已时过境迁的信,一座保存着一大批党的珍贵资料的空坟,一个渺茫而又热切的希望,等着、等着、等着。

1949年上海解放,老人在《解放日报》上刊发寻人启事,没有等来张静泉的消息;1950年,全国基本解放,老人还是没有等来儿子的消息。老人深感来日无多,终于将尘封21年的往事告诉了三子张静茂,并回乡从当年的合葬墓空棺中,取出张静泉带回的党的文件、书刊、资料,让张静茂一起上交给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哥哥的藏书壮举,张静茂在捐献的书籍封面上加盖了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字样的长方形印章。

如今,这些散发着历史芬芳的珍贵文件,就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和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向人们默默讲述着那段革命的岁月,纪念着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可敬之人,成为革命信仰传承的最好见证。

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道,要把自己写的《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我们湖南沅陵县的“二酉洞”,也因为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期留存下大量先秦典籍而有“书通二酉”的美誉。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保存历史、铭记历史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善于传承历史、学习历史的优秀政党。我们党正是有了诸如张静泉、张爵谦父子这样一大批用生命珍藏信仰,用信仰捍卫理想的先贤先烈,有了一大批诸如“空棺藏书”的壮举,共产主义的信仰之光才能薪火相传,永不熄灭,终于从最初的星星之火,成就如今的燎原之势!

今日主播

申宸睿

图片

常德广播电视台《TV小记者》栏目小主播。今年10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爱好朗诵、书法、运动。

来源:常德全媒

编辑:胡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澧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