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上的澧县100讲】澧县全民抗战的基本局面(第84期)

来源:《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2021-08-08 08:49:14

图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图存高潮。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努力下,最终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日的局面在全国初步形成。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战全面爆发。

但是,澧县国民党地方当局一直顽固坚持反共立场,继续屠杀共产党员,中共澧县地方组织也一直处于地下状态。1940年7月,中共澧县工委遭国民党地方当局彻底破坏,10月,中共澧县支部在国民党五十三军中建立的党支部亦遭军部破坏,澧县无法形成真正的国共两党公开合作抗日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澧县地方组织遵照中共湖南省委“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以各种合法身份作掩护,广泛发动民众,开展各种抗日宣传,鼓舞民众自救,敦促国民党地方当局积极援军助战,使澧县形成全民共同抗日的局面。

这种全民共同抗日的局面,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中共澧县地方组织认真执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广泛发动群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激发民众抗战情绪,消除国民党地方当局消极抗战言行的影响;二是国民党地方当局发挥政府职能,开展备战,配合全国的抗日正面战场,抵抗日军侵略;三是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澧县的抗战;四是澧县民众对日军暴行的有力反抗。

来源:《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辑:胡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澧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