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台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湖南篇》

来源: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编辑:余梓林 2022-06-13 21:00:54

万里江山多锦绣,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湖南,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多次对湖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一带一部”“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殷殷嘱托,带领三湘儿女砥砺前行,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从今天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湖南篇”,重温总书记与湖南干部群众亲切交流的生动场景,从湖湘大地的历史巨变和崭新气象中,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湖南篇)湘西:首倡之地彰显首倡之为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片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考察调研,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湘西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彰显首倡之为,以实干实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用创新发展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6月的凤凰县菖蒲塘村,猕猴桃、柚子挂满枝头。村民们清晰记得,八年前,总书记来到村里,亲手摘下两个柚子,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村里依托科技发展特色产业。70岁的“土专家”丁青青,用水杨桃树嫁接猕猴桃,培育的无籽猕猴新品种“翡翠香”,推广种植3000多亩,市场价格是普通品种的五倍以上。

凤凰县菖蒲塘村村民 中级农艺师 丁清清:科技改变了菖蒲塘的面貌,也改变了菖蒲塘人的生活,菖蒲塘现在家家有楼房、户户有存款、多数有小车,我相信通过科技,菖蒲塘的明天更美好。

牢记总书记嘱托,产业振兴结硕果。如今,菖蒲塘村的水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8000亩,形成了一条集水果种植、加工、电商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021年,村人均收入超过2.8万元。

凤凰县菖蒲塘村党委书记 村主任 周祖辉:多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从卖水果到卖水果深加工品,拉长水果售卖周期,增加产品附加值,为农民稳定增收创收。

在花垣县十八洞村,在这里,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脱贫”,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仅要自身脱贫,还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如今,十八洞村不仅和全国所有曾经贫困的村子一样脱了贫,实现了小康,还要接续乡村振兴。这个月,十八洞村建起了18栋科技感十足的地球仓悬崖酒店,一部分村民成了酒店的新员工,每月最少可以拿到3500元的工资。

今年,十八洞村村民杨超文家的农家乐装修一新,成为竹子寨“竹文化”的旅游示范服务点。

花垣县十八洞村讲解员 施进兰:(杨超文)一年的收入都有十多万元,现在家里都买了两辆小轿车,他就说,要是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没有习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也就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吸引八方来客。近两年,十八洞村全村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乡村振兴步伐越来越快。

花垣县十八洞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田晓: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十八洞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做好产业扶贫和产业兴旺的衔接,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矮寨大桥调研时,看着眼前美景,发出畅想:在这里摆个茶几,沏壶茶,聊聊天,赏赏景,多么惬意啊!如今,在矮寨奇观景区,这里已经发展云端漫步、高空蹦极、高空秋千、飞拉达、滑翔伞等项目,横跨云端的矮寨大桥,连贯湘西与世界,成了当地村民跨越天堑的“致富桥”。

吉首市矮寨镇幸福村村民 石雯君:外地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现在就在家门口景区这里上班,一个月3000多,相对比较轻松,我感觉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2021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正式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去年一年接待游客33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

吉首市矮寨奇观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 马磊: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丰富我们的旅游业态,带动近3万名老百姓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编辑:余梓林

阅读下一篇

返回澧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