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常德广大青年学生思想上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省立二师的一些进步学生,率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创建了常德第一个团组织。
1921年冬,省立二师附小毕业学生丁勒生,到上海与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取得联系,并申请加入了青年团。他持团中央的介绍信,到长沙经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安排,回常德发展团组织。据当事人的回忆和有关资料证实,1922年上半年常德地方团成立前后,丁勒生、蒋希清(湘西黔阳人)等建立了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随后,蒋希清、严正谊、杨道瑞等,先后加入青年团,并建立了团小组,丁勒生任组长。团员逐渐发展到35人。
1922年6月12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团地委或地方团)在省立二师秘密成立。所有团员分成3个小组。6月20日,中共湘区委书记兼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在向团中央的报告中,报告了“衡州、常德两地方团成立”的信息,这是湘西北的第一个地方团组织,是继长沙之后,几乎与衡阳同时建立的全省三个地方团之一,直属团中央,由长沙地方团执委会代管。
6月13日,经团地委研究,成立4个运动委员会:学生运动委员会、劳工运动委员会、农民运动委员会、社会教育运动委员会。
不久,又成立妇女运动委员会。
到8月份,已有团员85人。至10月,团员增加到100多人。
10月12日,团地委召开24名团员参加的大会,改组执委会和原来的5个运动委员会,增设2个运动委员会。大会推定执行委员会丁勒生为书记,蒋希清为组织部主任,汪德基为宣传部主任。
会议还委任了各团小组的组长,并号召团员不要“孤高自好”,要在群众中间去努力活动。
10月28日,团地委又向团中央发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报告(第一号)》,所有团员分属8个小组。团地委还组建非基督同盟。之后成立了民权运动大同盟。女界联合会已由女团员欧阳熙、蒋胜眉发起组织。“缝纫工会、土木工会、理发工会、染业工会、丝业工会、瓦业工会、石业工会……均在设法组织,年内当可成立。”
报告还请团中央颁发团员证和执行委员会图章。随报告寄给团中央的还有《常德S.Y执行委员会细则》和两张传单。这个《细则》共有11条,规定本执行委员会由本地团员委员5人组成,服从上级执行委员会的命令,指挥本地方团所属团组织的活动。执委会的决议,至少要有委员3人同意才有效。明确了书记和各部、委的职责,并确定本《细则》经团中央批准后生效。
1923年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再次改组,蒋希清再次当选为书记(不久改称委员长),团员发展到60人。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余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