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
为您讲述
讲述| 唐湘华 · 制作|唐湘华
被誉为湘西北革命摇篮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堂,就是如今的常德市第一中学。触摸着百年前老校门的两根石柱,仍然能感受到百年来的峥嵘岁月。它的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 与长沙的中路师范、衡阳的南路师范并列为湖南省最早的三大高等师范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湖南公立第二师范学校”, 1915年改称“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省立二师从创办时起,招收的是沅水、澧水流域30个县的拔尖学生,聘请的是中外资深教员,很快成为人才汇集之所和“成德达才”的著名学府。一百多年以来,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俊杰英才。
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1902年成为西路师范学堂的首届学生,在校期间,他与进步学友成立新知学社,经常在校园里共议国事;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1904年考入省立二师。读书期间,他和校友覃振、梅景鸿、黄贞元等协助华兴会副会长宋教仁在常德城策划反清起义。
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常德市委党校特聘教授 黄向阳:省立二师有很多优秀学生,在这里留下了很优秀的传统,像宋教仁、翦伯赞他们这些人,他们在这里求学。(他们)身上都体现出对国家、对民族、对时代的关注。
1922年初,在二师校园内成立了湘西北第一个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省立二师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研究会。进步学生经常聚集在一起学习《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举办《反帝》《震西》《沅涛》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墙报。1922年6月,以省立二师团员学生为主体的,湘西北第一个党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诞生。第二年的春天,中共常德党团成立。
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常德市委党校特聘教授 黄向阳:他们也在战斗之中认识到,单个人的战斗是不可能改变什么的,所以他们开始寻求团结,寻求合作,寻求建立组织。这也就为后来常德能够成为重要的革命老区奠定了组织基础,奠定了干部队伍的基础,奠定了群众基础。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在党团组织的安排下,蒋希清、田嘉敏、杨杰卿、张盛荣、陈昌厚等一批批二师革命学生回到湘西和常德地区各县,建立革命组织,支援北伐战争,点燃了湘西北大地革命烽火。
19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粟裕如愿考上了省立二师。在校期间,他和滕代远一起纵论天下大事,与反动势力展开斗争。1926年11月粟裕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一首言志诗中,他这样写道:“镇日读经,何堪国事,终日面壁,愧怍须眉”。然而,就在粟裕豪情激扬,准备为革命大展拳脚时,危机却突然降临了。1927年,由于蒋介石的背叛,第一次大革命惨遭失败。上海发生了“四一二”政变,一个月后,常德也发生了反革命的“敬日事变”,省立二师遭到清剿。5月24日,大批军警将第二师范团团围住,身为共产党员的校长胡佐武被敌人杀害在常德大河街太古码头,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校园里一时间混乱不堪。
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梅世昌:一时间,常德市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无数进步的学生甚至被带到监狱里施行非人道的待遇,但是学生们面对反革命的屠刀,毫无惧色,即使在就义前,仍然高唱着凯歌,走上刑场。
粟裕化装成农民,逃离常德,在武昌加入了叶挺的部队, 走上了武装斗争道路。
“敬日事变”三个月后,省立二师学生张盛荣率先秘密恢复建立了中共常德县委,组织农民武装,领导开展了反清乡斗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二师改称省立常德中学,候起文、金汉虚、李谊之、余培忠等进步学生在1935年发起组织了常德学联会,在湘西北率先开展声援“一二·九运动”等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秋天,学校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小分队。第二年夏天,申济文、罗运桂、李明松、陈瘦石、余远清、李振军、姜逢盛等民先队员,拿着毛泽东在省立一师的同班同学李记今老师写给毛泽东的亲笔信,奔赴延安,投身抗日。
抗战胜利后,进步教师沈克家再次在校内点燃革命的火种,他们建立省立四中学生读书会,成立中共常德学生支部。解放后,沈克家担任了新成立的常德市第一中学的首任校长,学生支部的成员成了新政权各方面的骨干。
回望历史,荡气回肠。如今,校内经历400年沧桑的古银杏,依然挺拔苍劲,它见证着一中的历史,更将继续瞩目它的未来。
翠柏环抱的历史文化长廊内,校友林伯渠、宋教仁、蒋翊武、翦伯赞、辛树炽、滕代远、粟裕、廖汉生、卓炯等铜像伫立其间,他们的背后是那一段火红的革命岁月。
今日主播
唐湘华
武陵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主持《武陵新闻》《武陵观察》等栏目。
专家解析
武陵区档案馆馆长
杨丕东 | Yang Pi Dong
湖南省立第二师范(今常德市一中)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在这里诞生了湘西北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常德支部。大革命时期,省立二师的党组织和进步学生在湘西北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掀起了湘西大地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潮,成为常德和湘西北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粟裕、滕代远、林伯渠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在此起步踏上革命征途。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