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名主播讲党史】壶瓶山下的红色苏维埃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 2021-07-02 10:46:15

图片

第74期

为您讲述

讲述 | 赵杰 · 制作|李绪再

图片

石门“八百奇峰连玉柱,三千弱水绕琼溪”,位于湖南西北边陲,湘鄂边界,海拔2098.7米的壶瓶山,被称为“湖南屋脊”。1928年到1935年,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开国元勋,曾先后在石门浴血奋战,在这片血染的沃土上帮助石门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县革命委员会),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慷慨悲歌。

图片

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县城文庙)、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

图片

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县城文庙)、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虽然几万革命军南下潮汕失败,但是革命的火种早已撒播在中国南方广大农村。1928年2月,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奉党中央之命,前往湘西开辟革命根据地,他从上海出发,经武汉,过南县,到达石门后,指导南乡的武装斗争。5月,中共湖南省委、湘西特委领导发动石门南乡起义,建立了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提出了建立石门县苏维埃政权的口号,但由于战事紧张,创建县苏维埃政府的计划搁浅。贺龙发动桑植起义,后成立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军。8月,贺龙率领第四军1500余人抵达石门西北乡磨岗隘,在磨岗隘的江西会馆万寿宫召开了第四军前委、湘西特委和石门县委联席会议,决定以石门西北乡为中心,发动武装暴动,筹建石门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世界。不料第四军在石门渫阳遭到国民党军和石门团防罗效之1000多人的包围偷袭。军参谋长黄鳌英勇牺牲,年仅26岁。9月22日,红四军在泥沙再次遭罗效之团防的突袭,师长贺锦斋不幸殉难,年仅27岁。为建立石门县苏维埃政府,第四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图片

东山峰泥二垭(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

图片

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南北镇贺家台)

1929年1月,贺龙率领红四军在毗邻石门的鹤峰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此时蒋桂战争爆发,红四军趁蒋介石无暇顾及红军的机会,四面游击,扩大战果。1929年7月,红四军连获桑植南岔大捷、赤溪大捷,使鹤峰、桑植、石门苏区连成一片,建立了湘鄂边根据地。8月,盼望很久的石门县苏维埃政府在泥沙区的泥二垭正式建立,不久石门县苏维埃政府迁往贺家台。贺家台在东山峰西南面,易守难攻。为巩固和扩大苏区,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三支游击大队,有1000多人,200支枪;还成立了县警卫队、童子队、妇女队;在石门边界鹤峰北镇办起了一所红军医院。在清官渡还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石门苏区发展如火如荼,红色旗帜飘扬在石门的崇山峻岭。

图片

泥沙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泰和合茶号)

1930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红二军团转战湘鄂边界,使洪湖苏区与湘鄂边苏区连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贺龙率红二军团渡江南下,两次解放石门县城,石门县苏维埃政府由贺家台迁至石门县城文庙。石门县苏维埃政府派出大批骨干与红军干部深入城郊和北乡,开始了大规模的石门苏区政权建设。他们广泛开展土地改革,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了田地,欢天喜地,放声高歌:“要吃饭,要穿衣,大家拿主意。快快结团体,加入农协会,建立苏维埃,实行分土地,打倒土豪劣绅,才能享安逸。”从1930年至1931年,全县共建立了11个区苏维埃政府,39个乡苏维埃政府,10个乡农协政权。石门苏区进入鼎盛时期,由此成为湘鄂西根据地的重要苏区县。

图片

区苏维埃政府印模

图片

石门苏区示意图

石门苏区在南北镇贺家台一建立,就遭到境内外敌人的反复进攻和多次围剿。特别是1931年9月8日,石门团防罗效之充当“围剿”急先锋,集合2000多人大举进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奇谟率县游击队、王炳南率洪湖过来的红军独立团二营,分三路向敌人发起猛烈反击,先后冲锋肉搏十余次,血战两天,伤亡200余人。

9月10日县苏维埃政府失守,敌人使用了极其残暴、毒辣的手段进行“清乡”,残害革命志士及其家庭。那一天,敌人抓住了守卫苏维埃政府的两个红军,郝军和向梅。向梅是被组织派遣到罗效之部当卧底的,与罗部一个连长结婚一年多,送了许多情报给贺龙,最后身份暴露,组织把她转移到县苏维埃政府工作。可恨的是,来抓她的就是向梅的“丈夫”连长。这个连长把她绑在贺家台一棵椿树上,扒光了她的衣服审问她:“你认不认得我?”

向梅怒目而视:“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帮罗效之杀红军,不得好死。”

“丈夫”连长气急败坏,一枪杀死了郝军,又把向梅的舌头割了一截,接着又用刺刀戳向她下身。向梅怒视敌人,用纤弱的手死死抓住刺刀。敌人将她的手指划破,用刺刀狠狠地戳向向梅。血流了几丈远……当地人忍痛将向梅和郝军的尸体埋在了清官渡芭蕉湾。

更悲壮的是洪湖独立团二营十二连的红军。9月11日,洪湖十二连边打边冲,勇猛突围,山上大雾迷漫,不辨方向,68位红军一直冲到了剪刀峡的山巅。位于罗坪乡与南北镇之间的剪刀峡万丈悬崖,而敌人前堵后追,紧紧围逼,最后68位红军砸毁枪支,高呼口号,一个个纵身跳下剪刀峡,壮烈牺牲。直到2013年河北石家庄退伍军人王新法自费到石门的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听说剪刀峡68位烈士跳崖的故事,毅然拿出自己68万元积蓄,修建山河圆烈士陵园,捡拾68位烈士遗骸安葬在山河圆。2017年王新法因劳累过度倒在修桥工地,也安葬在山河圆。

如今石门已摘掉戴了长达32年的省级“贫困帽”。石门人民继承英雄与先烈的革命遗志,赓续英雄与先烈的革命精神,正昂首阔步走在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阳光大道上。壶瓶山下硝烟已散,唯有贺家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如同一位历史老人,诉说着当年悲壮的革命故事。

今日主播

赵杰

图片

石门县融媒体中心广播部(电台)主任。中共党员,硕士学位,主任播音员、编辑、节目主持人。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会员、常德市播音主持协会会员。中国共产党常德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电视栏目《赵杰跑农村》,被评为湖南省电视好栏目一等奖,全省播音主持一等奖。先后获得“常德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石门县三八红旗手标兵”等多项荣誉。2020年获湖南省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大赛二等奖。2020年第三届“魏源杯”全国演讲大赛湖南省选拔赛获金奖。

专家解析

图片

 中共石门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刘狂彪 | Liu Kuangbiao

石门县苏维埃政府从1928年5月开始酝酿,1929年8月建立,到1932年春全面丧失,历时4年之久。在常德九个区县(市)中,石门县苏维埃政权规模最大、建制最完整、建设最规范。石门苏区的发展壮大,有力支持了湘鄂西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在革命斗争中衍生的石门苏区精神厚重丰富,历久弥新,需要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发扬。

来源:常德发布

编辑:胡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澧县新闻网首页